返回主页 | 打印本页
新农村建设散议

发布时间: 2007/10/7 17:17:02 被阅览数: 8363 次
 

 

如今,在中国大地上欣起了一股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新农村建设热潮。各级领导重视,专家学者关注,各地农民翘首期盼。


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这是问题的两大关健。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是一个总框架,是一个目标要求。中国是个乡土性社会,农村广阔,农民众多,情况复杂。不仅地域辽阔差异大,而且农林牧副渔之间行业差异也较大。传统农民分散在面广的农村村落,单家独户,男耕女织。地域上的分散性,这是最为表象,还有组织上的孤立性,经济上的自给性,生活上的乡土性,文化上的封闭性,都是农村社会和农民阶层的最基本特征。


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内涵十分丰富。并不完全是建设农民住宅的新房,一排排,一幢幢,硬化加亮化,建农村体育馆,农村图书馆等等。很多基层干部不知是认识上的偏差,还是官本位的“乌纱帽”在作怪,急躁冒进,片面追求新农村建设大拆大建,破旧立新,规格一体,异地新建,加快城市化,现代化,模式化。强迫农民大搬迁,建新房,盖楼房,集合居住,发一个文件,下一道命令,定一套考核。没有考虑农民劳作的便利和生产生活的特殊性,没有考虑农民收入的波动性和投入、消费的双重性。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角”。农民的素质水准如何,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一定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培养“新型农民”上下功夫。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崇尚科学,破除陋习,移风易俗。来切实改变传统式农民的旧习惯、旧习俗。在农村,不少家庭存在族权统治,封建迷信,父母包办买卖婚姻,男尊女卑,赌博卖淫,卫生恶习,虐待老人,宗族等级,多子多福,小富即安等传统式旧观念;亦有铺张浪费,挥霍无度,贪图享受的当代先富者;还有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的刁民恶霸。怎样来教育引导他们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课题。


农民的乡土性根深蒂固,依赖性强,安土重迁,离乡不离土。土地更是农民永久性和有限性的生产资料。 中国习惯用行政手段来推行改革。强权政府,声势大,力度强,搞大跃进“政治式”、“运动式”推进。往往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大起大落,演变成领导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地方政府还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在土地使用、房产开发上动脑筋,建什么“乡村游”、“农家乐”、“农民新邨”、“农村博物馆”、“农林大世界”……。可是,良好的愿望一旦偏离现实,就会陷入片面性的困境。我们要汲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顷向以及“一大二公”的弊端。前几年,我们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已经走了一段弯路,强调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进行撤并乡镇,放大小城镇规模,还有撤县设区搞大城市规划等等,搞一刀切,结果断了“乡脚”,加重了矛盾,阻碍了发展,农民意见极大。因此,新农村建设切勿搞强制性的政治运动,切莫以领导的意愿来替代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走向和谐,新农村建设要讲究实在,实用,实际,实效,实惠。


农村应该是乡村情形,山青水秀,泥土芬芳,田园风光,农田阡陌,庄稼满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处处钢筋混凝土,杂草丛生不像农村。农家应该有乡土味,柴火灶头,厩肥种子,农用机具等生产资料,没有家畜农资不像农家。现在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脏乱差” 随处可见。就说水,乡村江河纵横,湖荡众多,农村、农业、农民与水的关系更为直接,农用交通运输,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产养殖,农田灌溉,防火抗旱等等都是农民生产生活之源,如今,失去了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流水,虽是鱼米之乡,却是水中无鱼虾。现在农村的孩子都不会游水了,河水变污水、臭水,“一江污水向东流”下不了水。相反,城市的孩子反而会游泳了,原因是城市功能完善了,游泳场游泳池多了。所以,人们用“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来形容城乡差别。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发展农村经济的结果。各地行政官员的工作重心都在抓经济,比速度,赛政绩,忙于招商引资,仍然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惟经济是发展,惟经济是政绩。


村庄乱搭乱建相当普遍,富者圈地长草,造豪宅,盖工厂,建庙宇,立碑墓;农者“耕者无其田”或有田无法耕(农田水系破坏,“统”的功能弱化,工厂包围农田)。还有求神拜佛,伦理失落,歪风盛行,一团乌烟瘴气。为何成这个样子呢?确切地说是基层组织建设涣散,行政不力。不是没有人管,而是人没有尽职尽责去管,重商抑农,工业挤农,行政弃农。农民为何群体上访多?原因不外乎是失去了土地,污染了环境,妨碍了农事,办事不公,贫富不均等等。


在发达地区的农村,大片土地荒废,土地虽是宝,到处都长草。身份是农民,生活在农村,却失地无业,收入无靠。我们知道农民的收入具有局限性、波动性。农村家庭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煤气、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固然很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农民家庭底子薄,负担不轻,每一个月的生活开支是一笔不薄的数字。农民养家糊口,医病防老,时时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人们这样描述当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环境污染较重,群体上访较多,外来民工较杂,治安秩序较乱,社会风气较差,农民收入较低,两极分化较大,行政管理较软。


建设新农村,要结合各地实际,切实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和农民生活状况。碧水、蓝天、宁静、生态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中国不可能没有农业,更不可能没有农民。我们要让农民世代相传,安居乐业,就是要还农村一个本来面目,展现乡村原态。建设新农村要稳步推进,不能贪快求新,“欲速则不达”,农民不求以工补农,但不能以工挤农。现阶段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整治村庄,清理河道,洁净家园,改善必要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农村,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以新人新风尚推进新村新风貌。


我们期待高层领导同志、著名专家学者“微服私访”下基层,深入农村,走进农家,走近农民。沉下来,“三农”问题就会浮上来。


         
冯月根
2007年05月01日

(作者简介:冯月根 1962—— 现任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主要研究方向:苏南农村经济发展,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已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联系电话/微信:13120255228 梁老师


上两条同类新闻:
  • 吴仪:中部六省具有区位优势 发展潜力巨大
  • 鲁迅曾经当过14年公务员:年薪合人民币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