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 打印本页
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1)

发布时间: 2008/4/11 16:41:29 被阅览数: 10439 次
 

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给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中部各地区将以省会城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编制沿干线铁路和沿长江城镇带规划,规划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重点,形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科学认识中部各区域发展水平和确定其发展战略,对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构建中部地区的竞争优势,为政府统筹协调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的整体布局,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区域规划合作,促进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依据,使中部崛起走出一条有中部特色的协作共赢的发展之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建立一套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五个方面,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要指标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中部四大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四个城市群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其地域范围界定为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年报制度中解释的全市概念,即地级城市的整个行政区域,包括城区、郊区及所辖的县(市);县级市为整个行政区域。其中长株谭城市群采用了3+5泛长株谭城市群概念,即以长株潭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程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城市群。
 
  一、四大城市群总体评价
 
  中部四大城市群经济社会各方面平稳发展,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环境质量在逐步改善。对中部四大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位居第一位,武汉城市圈位居第二位,长株谭城市群位居第三位,皖江城市带位居第四位。其中,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综合得分为正值,说明其发展水平在四个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之上,长株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综合得分为负值,说明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四个城市群平均发展水平之下。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城市数量,城市规模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一个区域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该区域的规模成正相关关系,因为区域规模越大,拥有的资源越多,规模效益越强,越有发展经济的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在城市规模上,中原城市群占绝对优势,500万人口以上城市有四个,城市数量为9个,在规模上优势明显,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居首位。武汉城市圈其城市数量为9个,但是因为武汉城市圈中包括三个县级市,县级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使其圈内各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一极独大的现象,所以规模效益低于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排序居第二位。长株谭城市群规模较高,在城市数量上和皖江城市带略低于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在城市规模上劣势明显。
 
  (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有高度相关性。城市规模大,人口众多,科技、教育、医疗等政府支出水平就越高,投资需求也越大,相应发展速度就越快,基础设施建设越快,配套设施越齐全。从投资看,中原城市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为47.7%,武汉城市圈、长株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分别为46.6%41.9%52.0%。中原城市群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速度最高,为40.2%,武汉城市圈为23.4%,长株谭城市群为24.7%,皖江城市带为34.0%,固定资产投资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三)各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首位城市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首位城市或经济增长极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在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和长株谭城市群中武汉、郑州、长沙为省会城市,在各自城市群中首位度最高。武汉在中部各城市中总体发展水平最高,在全国大城市中综合实力也较强,所以武汉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也较高。郑州在近几年城市发展速度也很快,在综合发展水平上,中原城市群处于优势地位。皖江城市带不包括省会城市合肥,所以在规模经济上不占优势。从地区生产总值看,武汉为2590.80亿元,郑州2013.48亿元,长沙1798.96亿元,而皖江城市带中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安庆仅为494.21亿元。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人口规模大,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一体的省会城市或次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如武汉和郑州属于省会城市,也是所在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2360元和12187元,高于所在城市群收入水平,尤其是武汉,远远高于武汉城市圈的水平及其它城市水平,这说明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中心城市相对较强。武汉城市圈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所以在四个城市群中居末位,这与武汉在武汉城市圈中表现为一级独大,而其周边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弱有关系。一个城市群的发展质量最直接的表现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居民收入是居民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这也说明,一个城市不仅仅是由GDP、经济增长率、竞争力这些硬性的指标构成的,这些指标固然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衡量尺度,但更重要的还有那些软指标,比如最终落实到人们生活上来的收入水平,这种增长才有实际意义。
 
  (四)各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能力协调性不一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对较低。中原城市群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势最明显,居第一位,但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二位,谐调性不高。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居第二位,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水平居第一位。长株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居第三位,社会发展水平居第二位,而环境保护居第四位。另外,供水能力成为各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绿化程度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也说明了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在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节约利用,以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联系电话/微信:13120255228 梁老师


上两条同类新闻:
  • 中小企业借助境外工业园“走出去”
  • 专家支招:考研十大热门专业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