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 打印本页
教育托起“品牌之都”的未来

发布时间: 2008/4/11 15:49:17 被阅览数: 10236 次
 

教育托起“品牌之都”的未来

晋江市改革开放30年成果回放系列报道

  改革开放30年,晋江人以“敢为人先”、“爱拼善赢”,在经济发展中创造出“晋江模式”、“晋江速度”的奇迹。在社会事业发展主体上,晋江改变了过去全部由政府包办的局面,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形成社会事业发展主体多元化格局;在社会事业的公平性问题上,努力实现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平等、贫困与普通群体的平等,残疾与健康群体的平等;在社会事业发展机制上,确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机制,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子。

  同享一片蓝天

  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晋江市领导更深刻地意识到:晋江的未来在人才。人的素质有多高、视野有多宽,成就的事业就有多大。他们把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民的素质,作为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晋江的重要基础。1992年晋江撤县设市,晋江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仅为0.53亿元;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7.2亿元,15年之间增加了12倍多。在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中,晋江市关注本地青少年教育的同时,重视前来晋江务工子女的教育,在保障外来工子女受教育权利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晋江是福建省外来务工子女最多的地方之一。据统计,全省60多万外来工子女中,晋江就占了13.9万。面对着他们求学的需求,晋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应该让他们与当地的孩子共享一片蓝天。2002年,晋江市领导在《关于外来生就学问题调查报告》上批示:应该把外来人口子女就读纳入教育对象范围,同本地子女享受一样待遇、就近入学,不应该增加费用。同年8月,晋江市专门下发了文件,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生的“借读费”,将外来务工子女纳入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要求各中小学无条件接地纳外来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如果生源已满,引导到附近学校就读;就读不增加收费,与本市学生一视同仁,享受市民待遇。市财政对公办学校接收外来工子女就学,在学生公用经费拨付、教师编制等视同本地生标准。2005年5月,晋江教育部门又下发通知,确定235所(现为241所)公办学校作为接受外来生的定点校。在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晋江市政府还借助民间社会的力量,创办了10所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并将这些学校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监管范围,确保办学质量。

  如今,在晋江市各级各类学校就学的非晋江户籍学生,已达到13.9万人,约占全省接受的外来工子女总数23%%,晋江市在校生总数的46%%,实现了“不让一个外来工子女上不了学”的庄严承诺。

  均衡发展教育

  在发展教育中,晋江还注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近些年来,全市的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明显地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发展倾斜。2005-2007年间,全市预算内事业性教育经费拨款共17.92亿元,其中投入农村学校共12.4亿元,占72.1%%;同时,镇、村两级财力也以相当大的比例投入农村的基础教育,2005-2006年,各镇实际投入自有资金6000多万元。此外,社会捐资教育的9000多万元,也多数用于农村和薄弱学校建设。在师资配置上,去年以来,全市共聘用合同管理教师(含过渡合同管理教师)1650名,其中安排到农村中小学的有1237名,占82.1%%。在晋江,每年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的人员中,农村教师均不少于80%%;中小学教师实行与公务员统一的奖金福利制度,市财政每年还拨专款4000万元补助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聘用合同管理教师,市财政每月补助1000元的基本工资,并为其中925名合同管理教师缴纳了医保、社保等。这一切,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与地位,使他们更加安心于农村、安心于本职工作。

  在发展教育中,晋江市从实现新型工业化急需技术工人出发,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中高等技能型人才。晋江民营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行为和价值取向,对晋江持续发展、提升至关重要。晋江市把教育、提高民营企业老总的素质当作大事来抓,除了从全国各地邀请一流的学者专家,给晋江民营企业家授课、充电外,晋江市委、市政府还几次组织规模企业主要负责人,赴北京大学参加“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家总裁(晋江)高级研修班”学习,“借智”换脑,推进企业优化升级。

  30年的改革发展,晋江市的教育事业硕果累累,目前各项主要教育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近些年来,晋江先后获“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县(市)”、“全国电化教育综合实验市”、“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区”、“福建省‘两基’先进(县)市”、“福建省德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2005年,93%%以上的外来生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达到85%%;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扩大,15所公办普通完中有14所成为省级三级达标以上高中。

  目前,晋江市正在继续探索公办、公办民助、民助公办、民办或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和教育需求。

 

联系电话/微信:13120255228 梁老师


上两条同类新闻:
  • 北大MBA讲师为偃师民营企业家上课
  • 浏阳河全球招标打造世界名河 与张家界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