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 打印本页
似游非游识洛阳——艺术品班洛阳游学散记

发布时间: 2014/6/5 10:57:03 被阅览数: 9071 次
 

 

似游非游识洛阳——艺术品班洛阳游学散记

作者:贾松源 艺术品3班学员


 
飞机在空中盘旋了两圈后,终于降落在了洛阳机场。古城笼罩在烟雨中,弥漫着早春的轻寒。
 
虽然与来接机的同学素昧平生,但一句“我是
北大艺术品班的”,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不期然便有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被对方的热情所感染,心里默念“出门有同学真好!”。就这样负责接待的老朱同学冒雨一趟趟陆续把二十几位同学从机场或车站接到了酒店。
 
始料未及的是,洛阳游学的第一课居然始于当日的晚餐桌上。是的,二十几位同学围桌而坐,分别来自艺术品一、二、三班,一部分人相互间还不认识,于是班主任高婧一婷老师便要求班长带头,轮流发言。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再谈谈来北大的体会和期望,总之是结合自身情况,不拘一格说说在艺术品班里想学到什么?希望怎么学?老朱同学精心安排的满桌精致菜肴,也没能分散大伙儿高涨的兴致,从一开始难免拘束字斟句酌的轮流发言,到后来的争先恐后一吐为快,气氛越来越融洽。
 
二十几位同学偏好与起点不尽相同:有的偏爱书画,有的侧重珠宝;有的是以此为业是入行多年的行家,有的是业余爱好刚刚试水的书家,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愈发热烈。
 
席间有人拿网络上流行的 “和谁‘混’很重要”的段子做比喻,非常推崇这个平台,期望能借助这个平台,由量的积累最终实现质的提升。是的 ,我们应该感谢北大这座仁厚的智慧之都,用她宽厚的大手把我们揽入她的怀抱,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驿站,让我们得以在繁嚣尘世中暂时放下俗务,静下心来,在这里洗涤灵魂、开拓视野、审视过往,规划未来。即便日后仍难免功利、世俗纷扰,却始终能在心灵深处留有一方净土,而今志同道合、不论长幼、无分高下的同学之谊,尤显珍贵。在座诸位皆有同感,今夜,“杜康”已过数巡,不为解忧,仅以助兴。
 
洛阳城不大,但历史悠长。接下来的两天,我们怀着对千年帝都的崇拜和敬仰,游览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和市博物馆。
 
十三朝古都给洛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耀眼的当属龙门石窟了。从东魏到北宋,五百多年的时间,历代能工巧匠在洛阳城南伊河东岸的崖壁上开凿出一千三百多个石窟,十万尊佛像。最大十七米高,最小两厘米,既气势磅礴又精湛无比。人们把对佛的敬畏与景仰,殚精竭虑用刀刻斧凿定格下来,建造一处焚香参拜之所,企求借此与佛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从而得到佛的庇佑。龙门石窟已存世一千五百多年堪称国之瑰宝,遗憾的是,除了自然风化侵蚀的损坏之外,更令人痛心的是它所遭受的人为的损毁和掠夺。我们的祖先绝没有想到,他们的呕心沥血的构思,堪称完美的雕琢,最终却给这些佛像招来无妄的盗毁之灾。历经岁月的洗礼,人世的沧桑,尽管破损严重,龙门石窟依然雍容矗立,无言阐释千年岁月的风霜,引无数游人争先恐后的拍照留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可能已经破旧残损,依然无碍人们对这些艺术瑰宝的景仰,回心想来,这不也正是我们这班同学汇聚到一起的初衷吗?
 
来到白马寺,它是西方佛学在中国的第一座禅寺,为纪念驼经来的白马而得名。西方佛学传入中国后寄生于儒而不依附于儒,采纳了入乡随俗的方式深入人心,这一点很值得世人借鉴。
 
走马观花,一行人来到了中国三大关帝庙之首——关林。关羽因为他的忠贯日月,义薄云天的忠义为历代帝王和世人所推崇,成为封建王朝树立的道德楷模和千万民众的精神寄托。因为这样被神化了的影响力,从“关羽祠”到“关帝庙”,又由“武圣人”进而成为“武财神”,最终被佛教尊称为“伽蓝护法”,衍义出洋为中用、西学渐进、中西合璧的宗教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能反映一座城市文明发展踪迹的就是博物馆了。因此,参观博物馆便是艺术品班教学的必选课堂。
 
洛阳博物馆,因着千年帝都的底气,就象这座城市一样不同凡响,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它始建于1958年,经过两次搬迁扩建,于2009年建成现在的新馆。新馆占地三百余亩,建筑面积四万二千平方米,馆藏四十多万件。其外观造型犹如一座大鼎,寓意“鼎立天下”,充分体现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这里的馆藏实在太丰富,依据我的知识,不可能一一涉猎。同学们自由组合,三、五结伴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馆藏参观。“河洛文明”馆是一定要看的,它记载的事物无一不关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看了之后我才知道,要了解中国历史,不能不了解洛阳;漫步书画馆,印象最深的除了馆藏的近代书画家王铎的字和齐白石的画之外,竟然还收藏有海派泰斗吴昌硕的画;在“唐三彩”馆里转了两圈,也看不懂它的道道,倒是发现相邻展厅里有 “法国艺术瓷器展” 正在展出,色彩缤纷,美轮美奂的法国艺术品与古朴的“唐三彩”各有千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一个意外收获。
 
到了洛阳不得不看牡丹花。“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看过热播大剧《甄嬛传》的人,对刘禹锡的《赏牡丹》应该都不陌生,剧中的甄嬛正是引用了这首诗借牡丹的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恭维皇后才是后宫之主,把时生僭越之心的华妃比作妖艳无格的芍药,打压了华妃的气焰。事实上牡丹之所以会被誉为花中之王,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姹紫嫣红、繁花似锦,更因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牡丹有花谱,花形分为三类十二型;花色分八大系;花香分浓、烈、清;更有八百多个花名;牡丹的故事可以编印成一本厚厚的书。有人说,牡丹因为生在了洛阳,才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才有了花王的成就,此话不假。洛阳不仅水土、气候条件适宜牡丹生长,牡丹花的种植数量多,品种多,介绍她的书籍多,在洛阳专工牡丹花卉的画师也数不胜数。花有百态,画录千姿,画与花争相斗艳,让人目不暇接,可见洛阳人爱牡丹是爱到骨子里去了,正可谓“国色洛阳城,天香牡丹花”,牡丹的国色天香让世人流连忘返,而无数的诗词歌赋乃至画作又成就了洛阳牡丹的名满天下。
 
两天的游学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时间虽短,受益匪浅。所学所得绝非一篇游记所能囊括。游学不等同于旅游,我们不仅在看在听在讨论,甚至争辩,我们也在用心体验各自所认知的古都洛阳。

北大艺术品班介绍:http://www.pkubiz.com/News/edp.asp?id=212

 

 

联系电话/微信:13120255228 梁老师


上两条同类新闻:
  • 同学会俱乐部组织穿越美国66号公路
  • “平谷航空主题公园”——同学会飞行俱乐部